花如此高的价格购置求职成本到底划不划算
“上周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接到了不少面试电话,我可真得好好为自己准备一身行头了。”赵飞菲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嘀咕道,但是翻了翻衣柜,赵飞菲也没找出一套合适的面试装。进入11月,各大高校又进入了招聘旺季,高校门口的“求职服装店”也跟着迎来好生意。笔者在大连3所知名高校门口的求职服务店发现,一个个学生样的男生女生,进店前后都像变了个人,都西装笔挺地出来了,甚至有的求职者不惜花高达万元的费用购买面试行头。
赵飞菲以女生的求职成本给笔者算了笔账:“一套求职套装就接近千元、皮鞋500元~600元、衬衣200元~300元、求职购买的化妆品、制作简历的费用、来回往返的路费……更主要的是,我身边的不少同学为了面试不掉价,还让父母换了苹果手机,算算成本最高可达万元啊!”这家“求职服装店”的负责人李先生告诉笔者,最近几个月求职服装的销量至少可达百余套,相比去年,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激烈,“人靠衣装”的心理暗示真起了不少作用。不过笔者发现,虽做足求职的服装功课,但对如何回答提问、求职礼仪等,毕业生显然准备不足。
花如此高的价格购置求职成本到底划不划算?最近笔者了解的一个招聘现场或许给出了答案。最近大连某医院正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却淘汰了一屋的面试者,原因是招聘者在路过求职者等待的房间时发现,这些学生虽然穿着一身名牌,但姿势各异,有的人四仰八叉快躺在沙发上了,有的人一直鼓捣手机,有的人旁若无人地聊天,一点面试者的礼仪都不懂。
从事多年个人形象设计的温蓝老师表示,求职者不必花太多时间和金钱在这些外在修饰上,而应把注意力放在注重仪态和用语上,“在招聘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面试官的注意,而且有的大学生虽然穿着上很职业,但一讲话就满嘴稚气,这些都是求职过程中的大忌。”温蓝表示,求职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固然是好事,但职场最终还是看能力和技能。
——花如此高的价格购置求职成本到底划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