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我市人防志愿者们
近日记者从市人防办了解到,目前,我市的人防志愿者已超过9000人,他们为建设利民惠民的服务型人防,提高人防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凡本市热心人防事业,年龄在20~60岁的市民均可通过大连人防网,或到所在社区登记,经审核通过后,成为人防志愿者。市人防办将根据特长,将人防志愿者编入相应专业队伍。同时组织人防志愿者参加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生存能力和服务社会应急能力。人防志愿者同时享有人防疏散基地体验、人防应急包、相关生活服务等诸多待遇。人防志愿者在危急关头,可以保护家人,救护群众,共同守护大连平安。
民防通信大队为徒步大会提供通信保障
大连市民防通信大队是我市组建的一支群众民防组织,通信大队队员均为无线电爱好者,这支队伍的主要优势为文化层次高、专业技术水平高、保障覆盖能力强、机动能力强、24小时响应能力强。民防通信大队中既有政府机关干部,也有IT行业的高手,更多的是高新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者。他们热爱民防和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强的防空防灾意识,通信装备先进,同时,每人均有私家车、车载电台、手持电台,对执行任务时的迅速集结和快速拉动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双重保障。其通信保障距离可覆盖大连市区、开发区,定点通信可覆盖瓦房店、庄河、普兰店等外部市区。民防通信大队自成立以来,自愿无偿地完成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和民防演习演练的通信保障任务,连续7年圆满完成了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全程的通信保障任务。
2007年7月,在接受中央军委领导、四总部首长、省军区首长检阅点验时,市民防通信大队得到了中央军委首长和省军区领导、国家人防办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赞扬,明确指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们要再接再厉,勇于探索,为人防事业和应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并建议全国各地推广这种做法,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人防战备意识。
人防志愿者平时协助抢险救灾
在许多国家,抗灾救灾志愿者叫做“民防志愿者”。平时,由民防部门按照社区或专业,建立起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进行登记并进行适当的训练。发生灾害事故时,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紧急通知和组织志愿者迅速集中,投入抗灾救灾行动。一些国家还在法律中规定,公民在担负民防志愿者期间,可以免服兵役;民防志愿者因参加抗灾救灾行动而造成的正常工资收入损失由政府给予补偿,政府还为其统一购买人身伤亡保险。“5·12”汶川大地震后,来华参加救灾的国际救援团队中,有不少都是由专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
《人民防空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专业队伍组织。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公安部门组建消防队、治安队;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红十字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而群众防空组织的任务是: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应当协助防汛、防震等部门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我市的人防志愿者队伍是由热心人防事业的人士组成的,他们是群众防空组织的优秀代表。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为我市群众防空专业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人防建设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需要的新举措,体现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防建设的理念,体现了“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防空防灾一体化,平时战时相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市民、社会各界对人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我市人防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