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盯紧”
昨日,记者从市食安办了解到,为了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进一步提高我市涉农地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近日印发了通知,要求加强涉农地区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让正规品牌食品走进涉农地区市场,满足广大涉农地区市场多层次的食品消费需求,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众饮食安全。
近年来,我市涉农地区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是,我市涉农地区食品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辨假识伪能力较低及监管力量薄弱等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此,《通知》要求,要强化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涉农地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强化涉农地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要严把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严格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加大对涉农地区食品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强化涉农地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要加大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中小学食堂、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和乡镇小餐饮店的监管力度,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指导农家宴、婚丧嫁娶宴请以及其他群体性聚餐承办者规范食物制作,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强化涉农地区畜禽屠宰行业监管。合理压缩调整乡镇定点屠宰厂(场)规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销售注水肉、注胶肉、病害猪肉等违法行为;严厉惩处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彻底打掉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涉嫌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强调,要利用涉农地区集市、节假日等消费者聚集的时间和场合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商户、进农村、进农家,提高消费者辨别假劣食品的能力。要进一步细化监管部门及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逐步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快食品供应体系建设,增强涉农地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盯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