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烟大船票网 >> 大连信息 >> 正文
小平岛:一曲浪漫的“渔家傲”
作者:张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4

 

小平岛:一曲浪漫的“渔家傲”

    小平岛位于大连市区西南的黄海海滨,黄浦路和旅顺南路交界沿小平岛路往南至海边的一个小半岛,目前隶属于高新园区。

    地名由来:有地貌酷似花瓶而被叫做“小瓶岛”,后来时间长了叫成了“小平岛”的说法。  

  原住居民

        原住居民世: 在上世纪60年代前,这里是比较繁华的村镇和港口,居民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以打鱼为业。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大力发展捕捞业和养殖业,居民以渔民和养殖工人为主。

   小平岛,并非一个真正的岛,而是一个微型半岛,也是一个天然港口。

  晚清,旅顺被北洋水师作为军港,禁止民用,小平岛就成了进入大连的最佳口岸。

    再早,小平岛来往商船络绎不绝,大连很多盖房需要的材料,都是帆船跨海从山东运来。曾经商贾云集 码头尽显繁华。

  土生土长的小平岛人韩明政老人近些年来不断挖掘整理关于小平岛的人文地理资料。韩明政说:“老人们都说‘先有小平岛后有大连’!可见小平岛在大连的重要地位!”

  韩明政老人祖辈闯关东,到他这已经是第九代。老人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有一年刮台风,小平岛东口上停了上千艘大大小小的帆船,极为壮观。他听老人讲,再早,小平岛来往商船络绎不绝,在大连本地工业尚不发达的时候,大连很多盖房需要的材料,都是帆船跨海从山东运来。他家房屋的石料,就是用帆船从山东石岛运来的。

  提起小平岛曾经的繁华,出生在小平岛、又在这生活了16年的韩明政老人眉飞色舞。在他的印象里,小平岛过去虽然村镇不大但是庙宇众多,南头东海岸边有娘娘庙,西海岸边有龙王庙,北头有北庙、关帝庙、土地庙,西北沟里有道观和尼姑庵……

  一年到头,小平岛各种庙会不断,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庙会上搭台好戏不断。过年和清明开渔时节,渔民们齐聚娘娘庙烧香膜拜,祈求神灵保佑。当地人出海、求雨拜龙王庙,出行、拜把子上关帝庙……老辈说,小平岛在唐代曾经作为战场,有的庙可能是在那个时代建的。以前北庙门前有一棵白果树(银杏树),一个人根本抱不过来,有四五层楼高,结的银杏又大又圆,估计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

  当时岛上有各种商号,百货商店、药铺、成衣铺、大车店、学校聚集,闯海的、打鱼的、务农的、贩运的各色人等应有尽有。

  大连成日本人殖民地后,日本人在此设立派出所,监视南来北往的客商,镇压抗日志士。日本人在这里开办学校,修了大路通了公共汽车,这在当时辽南地区的小村镇并不多见。

  1945年日本投降后,小平岛设立为镇,后分别隶属于辛寨子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小平岛镇的建制一直没有变化。至1959年,小平岛地区因为建设的需要,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动迁,人口才逐渐减少。

       小平岛海鲜很有名,外地人来大连都特意跑小平岛来买海鲜。

  海鲜能饱口福 碰海贴补家用。

  小平岛在现代大连社会同样名声在外,一是因为这里已经成为大连南部沿海著名的旅游度假居住区域;另一方面,是小平岛的海鲜一直被老大连人津津乐道。

  韩明政老人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小平岛,对小平岛丰富的海产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后,小平岛建了养殖场,也建了收购站,渔民打鱼主要是卖给收购站。他记得小时候,到了午饭时间,奶奶经常带着他去街上买鱼,很少钱就能买到新鲜的海鱼。有时候甚至直接到渔民家去买,碰到渔民把鱼都收拾好准备下锅了,给钱也能买回家去炖着吃。韩明政稍大一些,也去碰海,海参海螺都是常碰的东西。从海里常常能碰几十斤海螺,卖给收购站,贴补家用。

  谈到碰海,韩明政老人说,碰鲍鱼是最遭罪的,因为要在初冬季节下海。“火烤胸前暖”,他说从海中拎着装鲍鱼的网兜出来后,大家都会在海滩上生一堆火取暖,往往胸口的汗毛都烧焦了,背后还是像刀割一样的冷。

  老人说,过去小平岛海产非常丰富,渔民网捕的或者钓上来大一些的活鱼,就用绳拴着在船后拖着走,保持鱼鲜活,随时有人买就卖掉。以前在小平岛海边,在金秋季节,是捕钓大鲅鱼和大刀鱼的好季节,用很简单的钓具,将钩子穿上河豚鱼的鱼皮,甩进海里几十米,收线拖着鱼饵,大刀鱼和大鲅鱼就穷追不舍一口吞下。

  老人说,大刀鱼在过去很常见,收购站每天成卡车收购之后卖到城里,“小平岛海鲜很有名,那时候外地人来大连都特意跑小平岛来买海鲜。我去年在市场看到本地的大刀鱼,一问四十多元钱一斤,鱼味比再早差远了。”老人遗憾地说。

  生于1945年的韩明政老人,1961年从小平岛迁走,搬到了凌水栾金村居住。但他至今不忘自己是小平岛人,并凭借记忆亲手绘制了小平岛过去的地图。向记者展示这份地图时,老人说:“我想告诉后人小平岛的历史,希望我的讲述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么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外乡人,从荆楚之地来到大连,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对这个城市并不完全的了解,但是我对小平岛却有特殊的感情。因为现在,我就住在小平岛。

  2006年,我和老公相恋,从他身上,我初次嗅到了小平岛的味道——那时候,他是一个狂热的海钓分子,时常组织一帮钓友出海垂钓,而常常出海的码头,就是小平岛!每一次,他出海归来,身上都是浓重的海腥味,钓箱里装满各种鱼。在品尝鲜美至极的黑鱼汤、焖黄鱼时,听他讲海上钓鱼、在船上喂海鸥,我不禁对这个名字叫小平岛的地方充满好奇。

  2007年,因为谈婚论嫁,我们开始琢磨买房子的事,我萌生了看看对于我还是个抽象概念的小平岛的念头。看到那片海之后,我禁不住怦然心动,于是我成了小平岛人,成了如今住在花园般的小平岛的岛里人家。

  如今的小平岛,高楼大厦是主角,旧有的楼房,只在一隅留存。目前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仍无法跟市内成熟区域相比,在原来的老居民区有一些零散的卖菜摊位,一般在下午两三点都会有一些近郊的农民驾驶着他们的货车来到小平岛卖菜,他们的菜既便宜又新鲜,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乘车到大型菜市场或超市。

  因为住在小平岛,我也得以第一时间吃到最新鲜的海鲜,其实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刚开始对海鲜打憷,觉得太腥,可入乡随俗,我逐渐爱上了它的味道。码头归来的渔船上,常常会买到最鲜活的海物。在旧住宅楼区域有一家名声显赫的小饭馆,以吃鲜活海鲜闻名大连。据说,在这里吃过饭的人不乏声名显赫的大人物。

  2010年,我在这里成婚,身着婚纱从小平岛码头登船,第一次看到了整个小平岛的海上风光——临海峭壁嶙峋,海鸥低空鸣唱,船只如梭来往,海浪轻拍岛礁……

  人生总是会有许多偶然,也会有诸多改变。因为缘分,我从一个南方姑娘变成了一个北方媳妇,开始适应这里的饮食、这里的气候、这里的人和这片土地的一切。

  我把家安在了小平岛,把根扎在了大连。                   

  根据史料记载,大连历史上旧名三山浦,当时小平岛因为独特的地貌,加之外海有四个坨子以及海下暗礁组成的屏障,形成了一个风浪难进的天然的港口,因而小平岛在过去是整个辽南地区“闯关东”的主要港口码头。

  在靠帆船航海进行商贸活动的古代,大连地区能避风避浪停靠大帆船的天然港湾只有小平岛和旅顺。其他地方,比如老虎滩、龙王塘、星海湾、傅家庄等码头旧址等因为不避风不避浪,帆船根本无法停靠。相比旅顺港,小平岛海流小,距大片陆地距离近,成为进入大连的民间口岸。

  小平岛之巅是玉皇顶,海拔73米,与之相连的是城山头,海拔53米。在山半腰处有一堵30多米长的残垣断壁,面对大海,青石累累。据说,宋金时期,驻守这里的军民建筑了这堵城墙,以抗击外来的海盗。现在,它已被列为大连市重点保护文物。

——小平岛:一曲浪漫的“渔家傲”

Copyright Reserved 2005-2008 烟大船票网 (www.0535-0411.com) | 辽ICP备11001606号
大连到烟台船票,大连船票预定,烟大船票网打造最好的大连船票网上订购平台!
大连船票查询预定热线:0411-39622988  39836668 传真:0411-39858800-0288 大连火车站东侧出口桥下(大连港售票处)
瓦房店售票地址:西环街二段195号,瓦市富贵家园南门旁边,西环街新玛特往里50米
————中国烟大船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