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好多人都在和家人朋友相约:一起“上海去”!
“上海”,一个外地人看不懂的词汇,却是大连人心中最温暖、最快乐的记忆。
这是每年夏天大连人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举家出游,三俩好友,畅游大海,岂不乐哉!
但在消暑开心之余,有关专家也提醒市民:洗海澡虽然清爽,但其中要注意的门道可是一点都不能少。
入水前要做适当运动
经常有人说:“会游泳的人也会淹死。”这句话是有依据的,因为如果在水中抽筋,无论是会游泳的,还是不会的都容易呛水。所以,必要的准备活动是游泳前一定要做的,像一些伸展活动或是抻拉活动,如果有条件,先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如跑步,之后再做准备活动,效果更好,这样,入水之后不容易抽筋,同时游起来,关节也不死,对锻炼及练习正确的游泳姿势更有好处。并且把泳帽泳镜等相关设备都佩戴好,方可入水。夏季游泳前一定要冲个凉,第一,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在下水前稍加降温,可以调节温差,预防下水后心脏的负荷过高;第二,同时也能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应尽量有人陪同,不要去自己不熟悉的海域,也不要走得过深,以免发生危险。而对于经常下海的人来说,适当的距离最重要,不要游得过远。
鲜艳的泳衣和救生圈能提高安全系数
“色彩鲜艳的泳衣和合适的救生圈是洗海澡必须要配备的。”大连市某浴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泳衣可以避免市民在洗海澡过程中受紫外线的辐射,避免被灼伤,而色彩鲜艳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一种保护色、救生色,当市民在海中出现意外时,可以让救生人员迅速发现目标;而救生圈则为洗海澡配备了一把安全锁,当体力消耗过大时,救生圈就是安全的底线。
饱食饮酒佩戴饰物者切忌入水
“对于饱食和饮酒的市民,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不宜立即下水。”大连市某医院主任告诉记者,在就餐过后马上下海,极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急性肠胃炎;而饮过酒的市民因其自控能力差,下海游泳易出现溺水现象。
此外,该主任还告诫市民,洗海澡时风急浪大,眼镜、首饰、手表等物品如不注意会被强大的水流冲击脱落,而个别金属物品还会在不经意间对游泳者造成刮伤、划伤,应在入水前提前摘下。
游泳后注意防晒
上岸后,应用软质的毛巾或吸水巾擦去身上的水,然后滴上氯霉素或硼酸眼药水,弄出鼻腔分泌物。若感觉耳中进水,应用棉棒擦拭或采取“同侧跳”的方式,将水排出。如在泳后感觉身体不适如耳部感觉疼痛,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就诊,以免严重或错过最佳治疗期。
同时,游泳后应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时间久了,会导致肠胃疾病。及时冲洗身体,因为时间一长,阳光会晒得皮肤感觉不适,导致日光灼伤,如有条件应涂抹一些防晒霜,并打遮阳伞或用浴巾保护皮肤。
最后,适量地放松运动,或运动后适量地小憩,会避免肌肉僵化和疲劳,为第二天后的运动做好准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