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直线逼近,到最后绕出一个“S”型;从原先可能的正面登陆,到最终擦肩而过;从刚开始的超强台风,减弱为强台风,随后又升级为超强台风,再变为台风……“梅超风”凭借飘忽的“脚步”和“内功”,在短短3天上演了一出“梅花三弄”的好戏。昨夜,记者从上海气象局得到的最新消息确定,“梅花”中心与沪无缘,影响也比原先预计弱,今天基本就将结束。
差距竟达数百公里
最终的数据显示,预计“梅花”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于8日白天在山东半岛南部一带登陆。
从最初的登陆江浙猜想,到最终“擦肩而过”,“梅超风”在三天中的预报差距居然达到数百公里之多,究竟为何?对此,气象专家告诉记者,台风预报确实存在偏差,但主要还是归结于“导航员”的作用。
据了解,在进入东海海域之后,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对“梅超风”的影响,从原先的西北到东南气流推动,到最后变为了偏北作用,直接造成“梅超风”的脚步出现了大范围偏差。
级别出现几番起落
7月28日,“梅花”正式形成,至7月31日凌晨2时,“按部就班”加强为超强台风。随后,在7月31日20时,“梅超风”突然“降格”为强台风,8月3日凌晨2时又“变身”为超强台风,紧接着在当天的20时再次变为强台风。到了昨日20时,已经减弱为台风。
对此,气象专家解释道,“梅超风”在孕育期间处于海面之上,有着充沛雨水补充,因此顺利发育为超强台风,但随后其身边生存着一个小型气旋,分担了其威力,导致级别降低;但经过一番“博弈”之后,“梅超风”顺利摆脱了这个气旋束缚,并在原地停留进行能量补充,从而得以再次升级。然而,在接近陆地时,大量干燥空气不断涌入,使得“梅超风”的中心非对称性加大,雨水越来越少,自然级别也迅速出现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