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而上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坚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8亿元,增长9.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23.8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2869.8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5258元和9946元,增幅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
全域城市化 有效释放投资需求。上半年,我市发挥全域城市化引擎作用,投资需求有效释放。深入落实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普湾新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太平湾、西中岛和黑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中心镇建设试点正式启动。坚持全域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启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大连)基地、保税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大连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中石油炼化项目、北车旅顺基地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工业地产招商成效显著,项目进资踊跃。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63.98亿美元,增长13.8%;实际到位内资1492亿元,增长23.5%。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不断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菜篮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大连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发挥牵动全域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连沿海经济带逐步推动产业聚集,规模发展,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高科技企业规模已突破1500家,成为国内软件产业聚集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记者从市外经贸局获悉,今年前6个月,大连沿海经济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4亿元,同比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48.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新型工业化 保持工业上升势头。上半年,我市发挥新型工业化提升作用,工业运行总体保持上升势头。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降低成本、转型升级、开拓市场。一批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其中逸盛大化、中国一重、辉瑞制药等企业产值增长30%以上。大机床、冰山集团、重工·起重、瓦轴4家企业进入全国机械工业百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度逐步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
面对市场萎缩、产能过剩、成本攀升,我市工业企业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以转型发展赢得市场主动权。机床集团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建立“产业联盟”整合上下游产业,产值、利润双双大幅增长;东特集团的特种钢材、精品钢材需求不减,实现了稳定增长;船舶重工海工产品逆势增长;北车集团成功进军城轨车辆和地铁车辆市场。上半年,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31个行业保持增长。
在优化存量的同时,我市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增量,为经济增长蓄积新的动力。石化产业链条延伸完善,重点化工企业产值高幅增长。上半年,全市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67.9%,全年有望成为继石油加工、通用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之后的第四个产值超千亿行业。汽车、医药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1-5月份,实现利润分别增长33.5%和23.8%。
城市智慧化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上半年,我市发挥城市智慧化先导作用,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制定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意见,生态科技创新城成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云计算中心加快建设。港航服务智慧化提高了口岸效率,带动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6.7万标箱,增长23.3%;全市出口总额175.07亿美元,增长8.6%。大商所焦煤期货上市,大连股权交易中心成立,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稳健。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城市功能提升促进消费升级,休闲旅游、信息消费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楼宇经济成为主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葡萄酒节。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5亿元,增长12.6%。
改革创新 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上半年,我市发挥改革创新引领作用,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省委下放市级管理权限要求,启动权力向城区下放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上半年取消了10项行政许可项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颁布,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孵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校企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形成,涌现出融科储能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我市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而上,成绩来之不易,为推动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