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惠民”,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富民”,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百姓“幸福指数”密切相连。我市提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富庶”是第一个定语。“富庶”不只是城市经济实力的跃升、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也应该是百姓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大连人,要让每个人都能从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中感受到幸福。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结构逐步优化,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发展走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上行
说收入,最直观的就是看数字,“看得见”的发展走势记录了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同步上行的轨迹。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获悉,近年来,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02-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200元提高到24276元,增长了196%,年均增长12.8%(不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我市高出全国水平11.3个百分点。
受国际国内经济局势影响,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震荡上行之势。2002年增长10.5%,其后3年,每年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从2006年开始增速放缓,到2008年增速达到2002年以来最高值15.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增长8.7%,为2002年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2009-2011年增速又开始不断提高,2011年增速达到14%。
与城市居民一样,大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2002-2011年,人均纯收入由4140元提高到14213元,增长243%,年均增长14.7%。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我市比全国水平高103.7%。
从走势上看,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呈曲折上行之势。2002年,增长6.2%,其后,每年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到2007年增速达到2002年以来最高值19.8%。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增速分别为17.3%、9.2%。2010-2011年增速又开始不断提高,2011年增速达到15.4%。
城乡差距:连续7年保持缩小态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全国都在面对的课题。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而随着我市全域谋划、统筹发展,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变化大,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71∶1,远低于全国水平。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是“看得见”的。2002-2011年,大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200元提高到24276元,增长了196%,年均增长12.8%,与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2011年,大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6元,同比增长1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1,比2010年的1.73∶1下降了0.02。这是2004年以来城乡收入比连续第7年保持缩小态势。大连市农村居民纯收入自2004年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除2009年外,其他年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速始终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志着大连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同时,大连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收入结构:城乡不断优化
“看得见”的还有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上不断发生的变化。随着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大连市城市居民总收入的四项构成中,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上升明显,这说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越来越多,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02-2011年,经营净收入比重从1.8%上升至5.9%,财产性收入比重从0.9%上升至1.7%;工资性收入比重从65.7%下降至63.1%;转移性收入比重从31.7%下降至29.2%。
同样,随着我市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全域城市化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增收效果显著。大连市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四项构成中,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上升明显,这说明各种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2002-2011年,大连市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重从4.4%上升至7.7%;经营性收入比重从42.5%上升至48.9%;工资性收入比重从49.5%下降至41.1%;财产性收入比重从3.5%下降至2.3%。
——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