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手段实施前后 大连的房价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
昨日上午,受市委统战部、市政协提案委、大连晚报社联合开展的“议民生·说热点”栏目邀请,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委员安辉,在本报通过84335550热线电话与市民畅谈有关房价调控的议题。安辉委员是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一直关注和研究房地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昨天的议题,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他们一方面对房价有新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对调控效果以及怎样调控才更有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市民提出“限购”不能让房价下降,地价下降是首选
市民汪先生从事建筑行业。昨天,他表达了对过去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效果的看法。“过去这一年,房价没有涨起来,我认为调控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房价没有涨但也没有降,我认为这说明调控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限购”政策,汪先生表示:“用调控的方式稳住房价并不是长久之计。”他说:“房地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包含建材、人工等很多产业链,通过抑制需求来调控房价,会伤到经济发展,得不偿失。”汪先生建议:“控制房价首先要控制地价。地价降下来了,房子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委员建议:政府出让土地时要对竞拍价上限进行评估
安辉委员认为汪先生的见解很有建设性。她认为限购之举是应急之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限购在调控房价上不具可持续性。”
对于控制地价,安辉委员建议:“在出让土地时,政府可以适当调控和管理竞拍价。比如结合城市建设规划,限制有些地块(如普通民宅)的竞拍最高价,而对高档商务区地段,可完全放开竞拍,由市场决定地块的价值。”
安教授还建议,在地块竞拍管理上,政府还应该对竞价上限进行评估,同时对竞标地块的开发商资质、信用以及对地块的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夹心层”购房者买房很矛盾
市民苏先生通过热线谈了自己的购房期盼。他是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的职工,现在仍住在1979年建的“大板楼”里。“再有几年我就要退休了,特别盼着这辈子能住上新房。”苏先生说他现在住的房子已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不合格房子,但是这么多年居民仍然住在这里。
“工薪层想买房太难了,商品房买不起,买经适房又不够资格,夹在中间特别难受。”苏先生说:“儿子马上就该结婚了,凭他挣的工资,肯定买不起房。我帮他买,首付还得再借点儿,用光了就没钱办婚礼了,而且我家的老人还是重病号。”苏先生希望房价能降下来,这也是很多市民的购房期待。
委员建议:建立低、中、高档房价结构才显公平
针对苏先生的期盼,安辉委员认为,这一期望虽然在普通购房者中具有普遍性,但不符合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房子也是一种产品,跟衣服一样,也应该有档次之分,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安辉说:“但现在的问题是,除了高端房子之外,我们的商品房售价,并没有拉开明显的档次,没有形成一个由高、中、低房价共同构成的健康合理的房价体系。”
安辉委员谈道:“观察大连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调控手段实施前后,大连的房价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这一方面说明大连的地产市场体现为刚性需求为主,另一方面也说明大连的房价相对比较稳定。”
安辉委员建议,政府需要考虑的是调整好房价结构,让市场有一个低、中、高档房价共存在的房地产市场结构。“效率由市场解决,而公平则由政府解决。建立差异化的房价结构,一方面满足一部分群体的居住权,一方面满足一部分人的消费权。”安辉委员说:“建立合理的房地产市场结构,才会让房地产商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开发商若定位低端市场,就会根据低端消费群的需求去盖房子。”
——在调控手段实施前后 大连的房价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