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00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指导思想。同年,中央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赋予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并给予大连诸多优惠政策支持。大连市抓住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千载难逢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三次产业发展,在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依托沿海区位和对外开放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大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就业的客观需要、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2003年后,大连市紧抓统筹发展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两条主线,成为东北地区重要金融、商务、商贸、旅游中心城市和全国知名软件外包基地;房地产业、社区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等事业得到同步推进。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50亿元,比2003年增长2.6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5.6%,全市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大连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集装箱港、北方最大的粮食中转港、石油化工品转运港,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行业齐全,中外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大连是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大连的旅游业优化升级,“浪漫之都”品牌魅力彰显。同时,商务服务业逐步壮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商贸业持续稳定发展,水平功能不断提升。
《大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连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倍。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东北地区的商务会展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旅游名城。形成与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匹配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系,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统一的公共服务业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消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一,要积极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要鼓励外资进入,又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资发展格局。要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使外资更多地参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服务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
第二,积极推进服务业产业化改革。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制。另一方面要重点推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包。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理念,充分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加速制造业企业物流服务与生产环节剥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服务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源,加快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等专业技术服务外包。
第三,积极推进服务业社会化改革。企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政府机构,其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兴办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会议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外包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服务的社会化。
第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物流、金融、商务、信息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促进国际服务业企业进入我市,吸引跨国公司将采购、营销中心等分支机构落户我市,重点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和国家商务服务等。要全力以赴抓好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一批世界级大公司,引进一批世界级品牌,提升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竞争水平。扩大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支持有条件的生产服务性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使我市生产服务业在更大空间发展。
——大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