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 “驱蚊植物”卖火了
随着夏天的来临,一年一度的“人蚊大战”又要开始上演。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除了蚊香、花露水等传统御蚊“武器”之外,出于“天然、绿色”的缘由,今年不少市民开始青睐起了各种“驱蚊植物”。然而专家提醒,“驱蚊植物”效果有限,且不宜在家摆放过多,市民不可盲目轻信商家宣传。
卖家:驱蚊植物每天卖出几十盆
日前,记者来到香炉礁附近的花卉市场看到,一些摊主在其摊位的显要位置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盆“驱蚊植物”在售。“房间里摆两盆,晚上睡觉就不用点蚊香了,效果很好。”看到记者停下并把目光注意到“驱蚊植物”上,热情的摊主立即向记者推介。他告诉记者,“驱蚊植物”是应季热卖的产品,但是今年卖得明显比往年要好。
走访中记者发现,所谓的“驱蚊植物”是指可以用来驱赶蚊子的所有植物总称,市场上常见的有夜来香、薄荷、熏衣草等等,价格在10元到20元之间不等。“摸摸它的叶子,手上立马沾上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是这味儿能赶走蚊子。”一位摊主向记者介绍说,“这样的植物放在家里没害处,比蚊香强。有的顾客一买就是四五盆,说要在家里每个房间放一两盆呢。”他说。在另一家摊位上,一位女摊主也说,她大上周刚进了二十几盆“驱蚊植物”,现在卖得只剩四五盆了。正在市场里挑选的市民张女士说,她就是相中了驱蚊植物“天然”、“健康”、“绿色”等特点,才决定买几盆带回家。
专家:驱蚊范围小,功能很有限
虽然商家们卖得是热火朝天,但“驱蚊植物”的功能真如他们所说的那么有效吗?记者在我市一家综合论坛里看到,有关“驱蚊植物”的讨论最近不少,但其中除了推荐、销售之外,也有一些网友直言“驱蚊植物”不“给力”。“之前听摊主‘忽悠’,买了一盆薄荷回去摆窗台上驱蚊子,结果前天晚上还是被咬了个包。”一名叫“小新1984S”的网友抱怨。
对于“驱蚊植物”,大连市风景园林处绿化部的李工程师向记者介绍,眼下市场上热卖的诸如夜来香、薄荷等“驱蚊植物”,都是芳香植物,具有挥发性,通过植株体释放出的香味的确含有令蚊子闻之后即逃的成分,但只能在非常小的范围内起到作用。而要想达到好的驱蚊效果,则必须大面积使用“驱蚊植物”,使香味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但如果在空间不大或通风不畅的室内大量种植,很可能因为香味浓度过高引起人体不适。此外,这类植物香味的挥发性大多与温度有很大的联系:一般温度越高,香味挥发越多,驱蚊效果越好。可在市民急需驱蚊功能的夜晚,却反而因温度相对较低而难以发挥其驱蚊功效。因此,市民不应盲目迷信“驱蚊植物”的功效。
物理驱蚊最安全
某生物科技消杀服务公司工程师徐建建议,夏天驱蚊防蚊,最安全的还是物理驱蚊。第一种是隔离法,用蚊帐和纱窗将蚊子隔绝在外,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也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此外,如到蚊虫较多的野外,穿袜子、长袖衣服和长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蚊虫叮咬。第二种是驱逐法,蚊子最怕橘红色光线,室内安装一盏橘红色小灯,或用透光性能好的橘红玻璃纸套在灯泡上,能起到一定的驱蚊作用。第三种是吸引法,用细颈的空酒瓶等容器装上些许糖水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味就会往瓶子里钻。
徐建提醒,无论是盘式蚊香还是电热蚊香,其功能只是驱赶蚊子,不能杀灭蚊子,因此需要在室内通风的条件下使用蚊香。而家中有婴幼儿、孕妇,则最好不要在家里点蚊香。
——近日我市 “驱蚊植物”卖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