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山大桥建设创两项国内之最
进入七月,长山大桥建设迎来了施工的黄金期。近日,记者在大桥施工现场看到,各种设备往来穿梭于施工现场,大桥的建设者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加快建设。截至目前,主桥的承台、塔座和下塔柱已全部完工,靠近北岸5孔引桥箱梁也已浇筑完毕,完成工程投资近22000万元,占合同总量的47%。记者了解到,长山大桥建设在加紧施工的同时还创造了两项国内之最。
据介绍,长山大桥主桥位于长海县,连接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主桥分为三跨,跨径布置采用140米+260米+140米,塔高71.779米。中铁大桥局长山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张金杯解释说:“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桥梁受附近长海机场通航限制,最大高度不得高于75米,同时还要满足长山大桥所跨越的长山东水道的通航需求。”按照设计要求,建成后的长山大桥主桥孔可满足1000吨级船舶双向通航,通航净宽230米,通航净高27.4米,副桥孔可以满足1000吨级船舶单向通航。
长山大桥引桥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按照设计要求50米长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宽21米,梁高3米,每孔梁重约2400吨。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耗资1200万打造了一座承重力在2900吨以上的引桥箱梁移动模架,这项技术创国内移动模架施工纪录。张金杯说:“这就好比是修建了一个移动式的混凝土浇筑模具,引桥的每一孔箱梁都是在这个模子里现场浇筑完成。”
记者还了解到,长山大桥是东北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具有海上施工规模大、水文地质及气候环境复杂、有效施工期短、技术含量高、施工难点多等特点。集中体现在施工范围海床基本无覆盖层,基岩强度高;大部分墩位处于深水区域,底部海水暗流速度大;桥址下方海底有六根3.5万伏的高压电缆与主桥和施工栈桥交叉并行达520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大桥的施工难度,但大桥的建设者们在开工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些施工难点,并在施工过程当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将这些难题一一化解。据市交通局长山大桥项目办现场管理人员介绍:“长山大桥建设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攻破了诸多施工难点,为今后在我国北方深海区、无覆盖层海域进行大型桥梁设计、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和经验。”
——大连长山大桥建设创两项国内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