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正式启动
今年,我市将真正开始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昨日,记者从市城建局环卫处了解到,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正式启动,先期实施垃圾大分类,稳步推进垃圾细分类。
据介绍,垃圾大分类是指将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居民装修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并分别建立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居民装修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市已全面展开,并结合去年环卫事业改革,将市内四区的餐厨垃圾和大件(装修)垃圾的收集运输作业经营权集中招标,成立第17标段,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一家企业专门负责餐厨垃圾和大件(装修)垃圾的收运作业。在末端处理方面,大件(装修)垃圾目前暂时进行填埋处理。“十二五”期内,我市将通过规划建设大件垃圾拆解利用设施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实施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餐厨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是垃圾分类工作成败的关键。我市将利用夏家河污泥处理厂的剩余处理能力,先期解决每天200吨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采用“预处理+中温厌氧发酵”工艺,产生的沼气经净化后并入燃气管网;沼液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沼渣干化后用作营养土。该项目已于2010年由市发改委联合市建委等6个委办局作为试点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联合申报。2011年7月12日,我市被正式确定为试点城市之一。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由于该试点项目处理规模仅有200吨/日,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理需要。因此,在运作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的同时,开始启动独立建厂项目。目前,选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和征地工作。
记者了解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方案的编制目前已经完成。在沙河口区南沙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区域,已建成一座2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配套建设上下水、生物喷洒除臭等设备设施。年内,拟再建成两座具备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功能的回收站点,并视试点情况适时进行推广,力争建成10座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使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居民数量达到3万户。
此外,环卫部门将与进行垃圾分类区域的环卫作业单位进行接洽,通过对环卫作业工人实施有偿回收和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标段工作人员在进行垃圾运输和捡拾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到分类回收站进行出售,按市场价格进行结算,并按垃圾分类回收量另行给予物质奖励。
——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