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越冬的白尾海雕今冬姗姗来迟
本来应该每年12月下旬迁来我市越冬的白尾海雕,这个行徙季却姗姗来迟。昨天终于传来消息,它们来了,只是数量不及常年的1/10。
昨天上午,一接到白尾海雕来了的消息,记者立即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负责人一起赶到金州湾甘井子区毛茔子一侧海边,只见去年白尾海雕栖息的海面已经被辟为垃圾填埋场,一片冰封的海面上栖息着成群的灰背鸥,而在更远的海面上有数十只绿头鸭在一小片尚未结冰的水中觅食,却没有见到白尾海雕的影子。正在疑惑间,大群的灰背鸥突然飞起,在飞翔的鸥群中出现了两个黑影。渐渐近了才发现,是两只白尾海雕。它们掠过鸥群后在一处冰面的低凹处落下,与另一只雕会合。经过仔细观查,只有这三只白尾海雕,在这空旷的海面上,它们显得形只影单。
大连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白尾海雕越冬地,仅金州湾每年就有三十多只,最多时达到42只,因而这里也成了国内鸟类研究者及鸟类摄影爱好者冬季观察、拍摄白尾海雕的首选之地。但由于环境的快速改变,这里的鸥鸭类鸟类逐年减少,白尾海雕觅食越来越困难,近年来每年都发生死雕现象。随着环境的快速改变,野保人士担心它们最终会在我市消失。
大连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许多珍稀野生动物都选择这里越冬,为大连赢得了“北方鸟都”美誉,这对提升大连在国内外的美誉度是不可估价的无形资产。怎样使这无形资产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值得探讨却从未引起过重视的课题。而要让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大前题则是保护好这些珍禽的自然栖息地,让它们留得住,活得好。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保护同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的做法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如果各级政府都有张家村人的观念,我市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不难实现。
可惜的是,我市只有一个张家村。最让我市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的市民为之叹息的是,在金州西海与目前白尾海雕隔岸相望的龙王庙海岸,曾经是我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头海雕的越冬地。但仅仅在几年前,那里被填埋了,如今盖起了成片的商品住宅。如今国内再也找不到虎头海雕的越冬地了。希望这一悲剧不再在白尾海雕身上重演。发展经济并非只有损害环境这一条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
——在我市越冬的白尾海雕今冬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