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今年高考实行知分后报志愿
辽宁省今年高考实行知分后报志愿,减轻了考生估分的负担,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不过有教育人士提醒,知分后报志愿也有利有弊,学生填报志愿不能“唯分至上”。
“在目前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下,高考分数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在估分填报志愿时,由于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高考分数,考生还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36中学副校长田庆斌认为,在改为先知分再报志愿后,由于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考生只能把分数和每一所具体的高校和每一个具体的专业一一对应起来,“高考分数就变成了决定性的、唯一的考虑因素。”
还有高校招生人士担心,知分后填报志愿有可能强化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同时一些基础学科或冷门专业,可能愈发无人问津。对于考生来讲,这种新的变量必须给予充分考虑。
由估分报志愿变为知分报志愿,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用记答案估分,压力小了不少。不过,业内人士并不这样认为。3月25日下午,大连市第36中学高三班主任报志愿培训会上,有多年高三带班经验的高三班主任刘世阳表示,即使是知道高考成绩后再填报志愿,考生们也应该估分,对自己的位次有一个预判。
知分报志愿要做两项准备。知分报志愿中的“知分”指的是“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线,也就是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知道自己的成绩在本省同科类考生队列中对应的位次,知道本省的各个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那么,考生在知分报志愿情况下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要了解考生的学习情况,圈定拟报考范围。家长要及时关注考生每一次模考成绩,一方面为考生总结每一次的考试得失,另一方面要把考生的成绩、位次与往年该校同分、同位次的考生进行对比,看一下这部分考生都被哪些院校录取。那么,这些被录取的院校就有可能是自己孩子将来可以报考的院校。
“尤其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因为今年的填报志愿时间将由8天缩短至4~5天,留给考生和家长研究志愿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就需要考生在公布分数前对自己分数有一个预判。”刘世阳说。据他多年报志愿的经验,“建议考生先根据大致对自己的分数做一个估计,以这个成绩为主线缩小院校选择范围,可以根据估分做出多套方案,比如估分为540左右,至少要准备三套方案,530、540、550各一套,等分数出来后,在现有方案上微调,看接近哪套方案就用哪个,避免临时抱佛脚,忙中出错。”
要甄别院校、剖析专业,锁定与自己匹配度最高的院校和专业。“当圈定了一部分适合考生成绩的报考院校后,就可以去详细了解院校的情况。
勿盲目乐观入误区。知分报志愿后,考生和家长还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最容易犯的就是报考盲目乐观,2010年,陕西省首次实行知分报志愿,考生们都很兴奋,以为知根知底更稳妥了,结果有5000多名二本线以上的考生被录取后放弃入学,选择复读,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录取结果不满意。
以最低位次、最低分数作为报考依据。有很多考生利用院校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或录取的最低位次,作为填报志愿选择院校的依据,这样的后果是会增大投档被退档的几率,甚至是落榜。因此,要综合位次、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批拔高度(超出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值)等因素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索要报考院校,也才能降低风险性。
还有一部分考生报志愿会跟着感觉走,缺乏分析判断。根据已经实行此政策的省市经验,有一部分考生认为报志愿很简单,去年学校谁谁和我考一样的分数,他报考的院校就很好,我今年也报考这所院校就行了,尤其分数较低的考生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对志愿的重视远远不够,被录取到不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后很容易后悔莫及。
知分报志愿对于高分考生影响不大,但对中等考生来说,知分报志愿实际上更难了,因为这部分考生分数段密集,“一分压倒一片人”,更要仔细研究、慎重报考。
知分不一定就能报得准。
——辽宁省今年高考实行知分后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