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近万名市民到旅顺博物馆看展览
古今中外的美术遗产中,表现马的内容非常丰富。春节期间,旅顺博物馆精心准备的《瑞马迎祥——旅顺博物馆马年贺岁展》(简称“马展”)陪市民过春节。截至2月6日,共有近万名市民参观了马展。
千百年前的马诉说着历史。2月6日记者在旅顺博物馆见到,整个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群马奔腾展雄风——马的造型艺术”。在这部分的展品中,记者通过这些文物解读着历史上的人或物。马从远古就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各类生活器皿、货币、陪葬品及其他工艺品上的形象甚多。在展览现场,“汉代灰陶马”吸引了很多参观者。提起汉代的马,不得不提汉武帝。汉初时,由于秦末诸侯征战对社会生产的破坏,马匹十分缺乏,故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有大量机构与官员养殖马匹。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从西域的乌孙得到了一匹马后,命名为“天马”,等到从大宛得到了一匹更为强壮的汗血马后,就把“天马”的称号给了汗血马。汉代马的形象都非常雄浑威武,本次展出的“汉代灰陶马”就是典型代表,其身形矫健,是西域汗血宝马的生动写照。汉武帝对“天马”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国家一级文物、普兰店张家店出土的马蹄金也在本次展览上与大家见面。据介绍,西汉初年,金币都被制成圆饼状和条状。汉武帝得“天马”后,为表祥瑞,命令将过去的金饼、金币改铸成麟趾和马蹄形状的黄金币。马蹄金在西汉时期专供汉代宫廷用做赏赐、馈赠收藏、贡品或大宗交易。
唐代的三彩马以雍容华贵让不少参观者流连忘返。其在造型体量上显示出宏大的气魄,不仅体现着唐代繁荣昌盛的景象,还可以看出唐人以丰肥为美的审美情趣。其在形态上各有风采,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即头小颈粗,臀圆背厚,四肢粗壮,而且骨肉匀停。
奔马图让人大饱眼福。马展的第二部分是“笔端蕴墨绘马情——马的绘画艺术”。画马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也表露出一个时代的美学追求。在这里,记者不仅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徐悲鸿的奔马图,还见到了明代人孙承泽临宋代米芾《天马赋》册页。
徐悲鸿大师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学贯中西,融汇古今,也是我国现代最擅长画马的画家。他通过对马的解剖骨骼结构和高度逼真的写形,来传达马的精神状态,脱尽传统图式的窠臼。他画的马笔墨苍劲,表达了画家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旅顺博物馆收藏有徐先生三幅画作,此画为其中之一,画于1939年。《天马赋》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据唐代画马名家韩幹丹青所作的行书珍品。在米芾传世的作品中,《天马赋》被康熙誉为前无古人。但长期以来,对于《天马赋》真迹却莫衷一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此次展出的《天马赋》系明代孙承泽临摹。展览于1月30日开始,将持续至3月20日结束。
——大连近万名市民到旅顺博物馆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