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疾病在我市基本消灭
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是“汇聚中国梦,2016年前消灭致盲性沙眼”。
患上沙眼后,治疗困难,难以治愈。严重的沙眼迁延不愈,可以形成“倒睫”,进而致使角膜浑浊,引起眼睛失明。
原大连市卫生防疫站、现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年开展专项监测。我市城市学生的沙眼患病率在1953年为87%,1958年为73%,1962年为63%,1966年为41%,1974年31%,1978年20%。改革开放后,逐步采取健康教育联合特效手段治疗,农村学生患病率,1982年20%,1985年为15%,1992年为2.3%,2002年为4.3%;而城市学生下降更快,1982年15%,1985年为7%,1992年为0.8%,2002年为0.5%。沙眼患病率高低与当地的卫生状况和生活水平有关。2012年,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城乡学生“可疑沙眼”患病率为0.15%。改革开放以后,采用特效药利福平眼药水并达到100%覆盖面,长年对学生实行群防群治,使得沙眼在我市被逐步消灭。
昨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学校卫生所王智勇主任医师介绍,预防沙眼应一人一巾,公用毛巾要煮沸,勤洗手,不用脏手或衣物擦眼睛。自来水的普及,使流水洗漱成为可能。
——沙眼疾病在我市基本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