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旗飘
这是一个老街道:没有繁华的商业,没有熙攘的人流。这里弱势群体多,老年居民多,外来流动人口多。
这是一个劳模聚集的街道:有5栋劳模楼,住着“党的好女儿”赵桂兰等150位全国、省、市级劳模。
这是一个荣誉耀眼的街道:街道党工委先后7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先后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全国文明单位、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等24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88项省级荣誉称号、356项市级荣誉称号。今年“七一”,街道党工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一荣誉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几届党工委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沙河口区李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安如是说。
街在变,人在变,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能变
怎样保证让每一个党员都在组织之中,如何让社区党组织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以有效发挥功能作用,街道党工委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李家街道党工委重点抓了三个体系建设。
——党组织体系建设。街道党工委设置了楼院党支部、老年党支部、劳模党支部等,初步建立起社区党组织体系。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立组织;哪里有群众组织,党的组织就跟进建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探索创建了具有不同服务和管理功能的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进而规范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楼院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基础的“1+3”社区党组织体系。
——社会服务组织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服务社区和谐建设的各种资源,组织培育了四大类80多个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提升文明、带动创业等社区群众组织。通过在街道成立共建协调委员会,社区成立党建联席会,组织协调驻街单位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推动区域化社区党建的创新发展。
——党组织活动阵地体系建设。以彰显党组织核心作用为目的,在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在楼院建立党员活动室,在党员家庭建立党员特色中心户。以配套建设为辅助,建起以广场、画廊、路街、楼道等为主体的各种室外党组织活动阵地。
——社区党旗飘